close
[搶購]還在學2:金惟純╳金質靈父女的人生問答題【雙書封海報珍藏版】-相關情報

還在學2:金惟純╳金質靈父女的人生問答題【雙書封海報珍藏版】

金惟純╳金質靈→兩代攜手,為人生找答案
《商業周刊》創辦人金惟純:《還在學》後全新體悟
畫家金質靈:青年世代為自己找方向
年輕一代:吐露處境╳年長一代:提點出路

內容簡介

  是給青年展望未來的思考題,明白人生處境及方向;
  也是給中年回首人生的哲學題,在活著當中再次定義自己。

  本書共分兩部,第一部為與女兒金質靈(貓靈)對談,四年級vs.七年級,兩個世代對工作、感情、家庭等人生最重要的事,各自吐露內心話,帶讀者以更宏觀的角度面對時代、省思自身人生選擇。第二部精選作者在《商業周刊》〈創辦人聊天室〉專欄文章。

  [第一部跨世代找答案]

  金質靈Q:我看到太多朋友為了要找一個跟自己興趣相合的工作,不知道做了多少嘗試,還未賺到錢已將資產耗盡,最後連自己也不再這麼確定什麼是自己的興趣了……

  金惟純A:不要把興趣當做理所當然。興趣可以讓你開始一份工作,但要做得久、做得好,就不能單靠興趣。而是當做一種必須付出代價的修煉。

  面對人生,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疑惑,並在掙扎中摸索出路。七年級金質靈最真實的疑問,由人生的前輩、四年級生金惟純總結半生經歷、娓娓道來自我探索的心路歷程,將其所體悟的人生價值提點年輕世代。

  藉由對談,這對父女從疑惑到了解,從分歧到共鳴。一路上,各世代的讀者也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。

  [第二部活出好樣子 ]

  金惟純繼《還在學》自我探索之旅,每期《商業周刊》〈創辦人聊天室〉專欄寫作,好好學習、反省、修煉,用更新的體驗,詮釋每個人在處世、職場、大環境扮演的角色,思索出路,並與讀者共享。

本書特色

  1.暢銷巨作《還在學》重磅回歸!
  台灣最具影響力財經雜誌《商業周刊》創辦人金惟純最新作,全新觀察、深刻領悟,獻給暌違兩年的讀者。

  2.四年級vs.七年級,好學爸爸vs.努力女兒,首度跨世代交鋒對談!
  金惟純以人生前輩、爸爸的身分與努力於繪畫之路的女兒貓靈,兩代針對人生、工作、感情、家庭等新世代最迷惘的議題,透過一篇篇Q&A尋思解答。就是現在,共同面對→彼此了解→攜手前行。

  3.世代共讀:必修人生學習課,開課了!
  人生哪有比「學怎麼活」更重要的事?面對這堂必修課的考驗,金惟純、金質靈兩個世代,不藏私,誠實披露學習成績單,點滴體悟都發自內心,每個世代的讀者都可以從中獲得啟發與指引。

  4.雙書封海報珍藏版,送給每個世代的禮物書
  兩款封面特別設計,加值贈七年級新銳藝術家金質靈親繪書衣海報,值得珍藏。

作者介紹

作者簡介

金惟純

  1952年,出生於台灣高雄眷村。曾任《中國時報》專欄組主任、29歲便成為台灣《中國時報》主筆,30歲負笈美國,35歲回台創辦《商業周刊》,發展成為台灣最具影響力、發行量第一的雜誌。

  2009年6月,卸下商周集團執行長一職,現為商周集團榮譽發行人,持續投入「人生學習」。

金質靈(貓靈)

  1987年生,3歲即展露繪畫天分。8歲開始油畫,並於《中國時報》浮世繪版、童心版開始專欄插畫,其後陸續於《國語日報》青少年版等專欄發表作品。先後出版《金瓜石的天空》、《貓靈看天下》、《我想做一個……》三本繪本作品。2011年首次舉行個展,以油畫表現形式為主先後發表〈2012心靈寂墨〉〈2015月亮在抽煙〉個展。

  作品風格極具鮮明的個人色彩,不僅涉及文字、圖像、觀念、雕塑、心靈、環保等跨領域,亦饒富哲學思辨的趣味。

目錄

自序

[第一部跨世代找答案]
第1章∥年輕人想獨立:兩代攜手,找到工作的意義、金錢的價值、未來的理想……
Q1「黃金年代」已經不再?
Q2走自己的路
Q3成功的定義
Q4要找有興趣的工作?
Q5找工作
Q6賺多少才「夠用」?
Q7「減法」生活
Q8商業力量無所不在
Q9買過一台哈雷……
Q10教養,東方vs.西方
Q11賣給誰最好?

第2章∥社會轉速越來越快,聲音越來越多::關於世代差距和社會變遷,上、下一代有話說……
Q1年輕人懂更多?
Q2找老師
Q3「張著嘴向外」的世代
Q4處處是3C
Q5我們是實驗品?
Q6關心?擔心?
Q7年輕人被壓抑?
Q8焦躁與憤怒?
Q9年輕人勇於表達自己?
Q10隨緣?隨便?
Q11現在的媒體

第3章∥我要不要結婚?:關於經營感情、進入婚姻,上一代有經歷,下一代有課題……
Q1對婚姻有恐懼、有懷疑……
Q2婚姻是最好的結局?
Q3婚姻是愛情的墳墓?
Q4愛自己才能愛別人?
Q5選伴侶,怎麼看
Q6性別的刻板印象
Q7怎麼看性別平等?
Q8要不要生孩子?
Q9生孩子是人生必修課?
Q10事業有成才能生?
Q11家庭、事業,能兼顧?

第4章∥要怎麼身心安定?:兩代一起向內探索,回答人生「怎麼活」……
Q1探索生命意義
Q2活得「真實」
Q3助人的方法
Q4最重要的事
Q5父母真的開明?
Q6孝順
Q7和父母相處
Q8如果再出生一次
Q9最大的資產
Q10教養,不打不罵
Q11在人群中覺得疏離
Q12有條件的「願意」

[ 第二部活出好樣子]
第5章∥人生的功課
1怕麻煩?
2無路可退
3放下!
4慚愧!
5學「跟隨」!
6以假修真!
7好為人師!
8豁出去!
9自我感覺良好?
10台灣人,你為什麼愛生氣?
11造口業!
12「任性」與「覺性」

第6章∥職場的修煉、企業的王道
1信任!
2爛上司!
3這樣幸福嗎?
4隨時.隨性.隨遇.隨緣.隨喜
5背景音樂
6搞定自己!
7文化與廢水
8慣性!
9相煎太急!
10企業王道
11簡單!
12器識
13企業的「創傷」
14企業裡的周處

第7章∥這一代vs.下一代
1善根!
2文化之大用!
3走錯了路?
4帶著孩子「做」!
5獨居時代?
6學災公害!
7晚熟世代
8「任性」老人
9二姑
10這樣的年輕人!

自序

金惟純

  兩年前出版「還在學」,收到很多反響。這兩年來,自覺在「人生學習」上略有長進,願意繼續分享所見所感。

  但《還在學2》最不同之處,是加入了我和女兒質靈的對話。這件事,對我別具深意,也希望能對正在摸索人生方向的年輕人,和所有為人父母者,提供一種可行道路的參考。

  我敢這麼做,當然是因為我們的父女關係,在出書前夕,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狀態,女兒說我們現在的關係是「道友」,我倒覺得她已成為我的靈魂伴侶,甚至變成人生志業上的「同志」。看起來,我們照這樣走下去,這一生父女一場,關係應可圓滿無憾。

  這樣的狀態,是我原來連想都不敢的。甚至就在近兩年前,當我們決定嘗試為出書而進行父女對話時,都還遠遠不是這樣。因此,出版本書的因緣,成為了我們父女關係的一種療癒,真是感謝啊!但這種療癒過程,主要不是透過「說」,而是透過「做」,才能完成的。

  由於我們的父女關係,從一開始就完全「非典型」,一路走過跌跌撞撞的漫長道路,我覺得有必要在此交代一下。

  我自己的出生,和一般人不一樣:我生下來就沒父親,我是遺腹子。生父在母親懷我時,意外身亡。所以我自小,只知有母,不知有父。

  沒爸爸這件事,對我人生造成什麼影響?說實在的,我不知道。因為生下來就沒有,怎麼知道失去了什麼?反正我又沒有,想也沒用。

  我五歲時,母親再嫁。繼父也是個軍人。母親在家裡的態度,是「自己的兒子自己管」,所以打罵我時總是大張旗鼓,深怕別人聽不到,目的就是宣告:我的兒子,不准你們說三道四!結果呢,繼父對我很客氣,我們也很少說話,倒是母親常教我要感謝繼父,因為他要辛苦賺錢養家、供我讀書。所以我終生感謝繼父養育之恩,但也認為:做父親的,只要賺錢養家,就應該被感謝。

  這就是我對「做父親」這件事的全部了解。不用說,我成年後,對做父親這件事,毫無概念。不僅如此,我在女兒兩歲多時,就和她的母親離婚,害她變成了單親小孩。

  女兒兩歲以前,我很認真扮演父親角色,父女倆特別相親相愛,我也很享受身為人父的角色。但在和她母親離婚後,雖然也有機會扮演「假日父親」角色,卻總是聚少離多,看「天」(她母親)吃飯。日子久了,父女關係變成了責任和義務,像是在演戲,而且是齣吃力不討好、又沒什麼味道的肥皂劇。

  所以有長達二十年的時光,我覺得父女關係只能這麼若有似無,也許這樣才能避免女兒夾在分手的父母之間,左右為難。我這做爸的,只剩下責任,連擔心都屬多餘。

  直到五年前,我接觸到一個很受用的「人生學習」課程,介紹女兒上了課以後,推薦她媽也來上課。大家上完課後,進行了一場「大和解」,我和她媽彼此說對不起,互相說感謝,進一步消弭了深藏內心多年的舊傷夙怨。自此之後,父女關係變得更自在,更無阻隔,但畢竟女兒已長大,許多事難以彌補。和女兒互動多了之後,一方面享受親密的父女關係,同時卻也增加了做父親的擔心。

  這就是兩年前,我們決定嘗試父女對話前的狀態。當時的默契是:我們的父女關係,既非「典型」,更稱不上「典範」,如果再不真實,就真的一無是處了。

  沒想到,我們原先「保持距離,以策安全」的假性和諧父女關係,一旦進行追根究柢的真實對話,竟然處處撞牆,寸步難行。弄到最後,大家都對自己不滿意,也覺得對別人沒幫助,只能叫停。

  但在這出書計劃暫停的一年多期間,我意外的發現,女兒竟然也開始出沒於我投入作志工的教育團體,而且頻率越來越高。然後我開始看到她的改變,也感覺到我們彼此的互動和溝通,越來越契合。她更常和我分享日常遭遇的大小事,更樂意聽我的意見;我也更懂得用心傾聽,不再把自己的看法強加於她。我們經常談完了自己的事,就交換對時代、對社會各種現象的看法,尤其著重在世代差異的生存環境這件事上。父女倆慢慢變得「一個鼻孔出氣」,對人生大小事,談沒兩句就講到一塊兒去了。所以才說,如今兩個人的關係,像道友,像靈魂伴侶。

  也因為這樣,當出版社的總編輯余幸娟再提出書的事,我倆雖然驚訝,卻很順利地完成了。

  這一次,我們很篤定,也相信這樣的父女對談,不僅對像我們一樣「非典型」親子關係的讀者有幫助,對一般親子關係的讀者,也有一點參考價值。

  因為時代的變化,實在太大了。大到不僅為人父母和為人子女者,來不及學習如何自處、來不及學習如何彼此對待。並且也讓大部分的專家,來不及提出可行的建議。唯一的解方,只能靠親子之間,進行坦誠而深度的親子對話、世代反省,而對話和反省的基礎,又必須建立在各自的修煉和實踐之上,否則成效不彰。但由於現在小家庭的環境,太單薄、太缺乏修煉所需的環境,所以唯一的解方,就是親子兩代人,一起走出來,在適合的環境中,透過付出來修煉自己。

  我們父女倆,就是這麼一路走來的。像我這麼一個毫無「做父親」概念的人,又在年輕時鑄下大錯,差點誤了女兒一生,幾乎注定父女關係難以圓滿,居然能到如今「父慈女孝」,共享天倫。我們可以,你們當然可以!

  最後還得說明,本書的主題,並非探討親子關係。而是關注在時代鉅變中,每月人如何回到生命的源頭,尋找各自的安身立命之道。因為這件事解決了,其他問題都會自然消失。這才是本書真正的意圖,也是你讀這本書可能的收穫。

  要感謝的太多了。只能說:感謝一切,感謝所有發生的一切!

自序

金質靈

  人生,沒有想像的容易,但也不是想像中的無解。

  二○一三那年,我父親的《還在學》一書出版。一段日子後,他到我台北的暫居空間坐坐,我們父女吃飯閒聊間,他突然問我有沒有興趣跟他一起出一本書。

  我受寵若驚,很好奇他哪裡來的構想?原來新書《還在學》迴響不錯,出版社有意邀請他出續集。他便想到我平時也喜歡思考,對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見解,如果我們父女倆能夠來個世代對談應該會有不錯的火花。

  其實父親在這個人生階段,已經志不在出書,這本書也將是他最後一本著作。

  現在的他覺得「做到」比「說到」來得重要。父親天生能言善道,反省到自己前半生說得夠多了,下半生想用「做到」來圓滿。

  很多他想說的,在《還在學》裡都已完整表達,如今他之所以考慮出版社的建議,想必是希望我可以透過這個過程突破自己,將長才發揮,我們父女兩人也可以一起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情。所以這本書是否會出來,我的決心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。

  沒想到出版社也覺得續集加入了對談的元素是個很棒的嘗試,好奇一個在商業領域成功的理性老爸與一個感性的藝術家女兒,這對非典型父女能對談出什麼樣的新意?

  其實,當下我對自己是否可以勝任並沒有信心。只想著這個合作如此別具意義,對我們父女關係有重要的紀念價值,所以索性答應了。但父親提醒我,做任何事情要想著是否利人利己,他希望我們的對談能夠真正成為別人的需要。他要我在對談的過程中不斷檢視自己的起心動念,真誠的面對自己,別人才能夠透過我們的溝通與反省而真正獲得啟發與幫助。

  父親的提醒,不免讓我覺得這是個頗為困難和嚴肅的挑戰,但是讓我更加願意一試。

  令我們兩人都沒想到的是,對談的過程不但沒有我們想像的容易,而且困難重重。

  我們發現我們的對談不平衡。

  父親對很多議題已經有了非常完整且無堅不摧的見解。我很驚訝地發現我自認深思過的事情其實都沒有想清楚,或是還正在經歷,但為了要能跟父親達成對談的平衡,也擷取了很多不是親身經歷的思想來填充,當然,這時候他也一定不留情面,毫無餘地的識破。

  我看到了自己的恐懼和不真實,更發現了自己人生中的許多行動,都是沒有覺醒,矇著眼睛下決定的。

  父親則是看到自己雖然經過這幾年的自我修煉,已經能更用心聆聽別人的聲音,也慢慢能用分享取代講道理,但發現還是差得太多。

  我們父女倆長年的溝通模式一向理性溫和。但為了寫書而對談時,很多議題必須討論到一定程度,即使兩人意見相左也無從逃避。我們必須變得比平時更真實坦然,也必須誠實的面對其實父女之間也藏有小誤解和不夠坦然之處,所以幾次對談是在微醺的火藥味和淚水中進行。

  幾個月對談下來,出版社將我們龐大的錄音檔整理成文字,那可真是一個非常令人敬佩的工作!但是看到文字後,父親和我更加挫折,原來世代對談如此不簡單!父親和我各自在經歷不同的大時代背景,我們看到彼此面對的窘境,困難,對於事情的思想差距和處理方式都非常不一樣。文字裡,我氣餒自己相信的事情許多都是虛造的,所以生命沒有一點力量。父親則發現自己對女兒依然無法從「擔心」來到「關心」。

  出版社和我們,都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不上不下的文稿,這個計畫就這麼被放下了。一年過去了,出版社沒有一點動靜與消息,父親和我覺得很合理,他們一定是被我們的對談嚇壞了!雖然難為情,但心裡有點慶幸,因為這些文稿或許真實,但對讀者不會有幫助。

  也許,書不會出了,我們碰到的問題卻依然存在。兩代人或許面臨著不同的困難,但是世世代代不皆是如此?唯一不變的是人。身為人,我們都對自己有一樣的期許,想達成一樣善和圓滿的願景。

  感謝透過對談的「看見」和這一年的「空間」,我和爸爸慢慢達成共識,解決所有人生困難的解方就是「修」一字。真誠面對自己,覺察每一個起心動念,對一切保持警醒,永無止境地修煉自己的心靈和身體。不再從外相尋找答案,而是把一切源頭歸回自己。

  這一年,抱著這樣的覺醒,我在生活中一點一點實踐,慢慢對自己的相信更加堅定,也第一次感受到「自信」。我把自己的體驗和心得分享給父親,他也不斷修正自己和我溝通的方式,比從前更加有接受性與溫暖,我們開始嚐到,帶著覺醒修正自己的兩人,在溝通時可以非常簡單順暢,不需太多的解釋,我們就已經有很好的共識。

  一年後,出版社的主編又再次聯絡我們。她終於苦思出了我們達成平衡的方式:從「對談」變成更適合的「問答」。感謝出版社沒有「放棄」我們父女。我對於問問題,並且為每一個答案配上插圖的新方式既擅長又非常喜歡。回答問題的部分,父親也決定不說「道理」,而是真實「分享」自己的經驗和故事。

  看來時機到了,我們準備好了。

  如今這四十多個問答已經完成,透過這個過程,我應證了父親一再提醒的「修」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,也是一切的答案。過了這一年的實踐,我問所有問題時,其實心中都有解答了。當然,有了父親的經驗和故事分享,讓這個答案變得更有實踐的方法,既豐富又實用。

  能和父親和出版團隊一起完成這本書,這是我人生至今最重要的「發生」之一。感謝每一個人的「願意」讓這一切的過程成為我最大的養分。我們父女的關係也因此更上一層樓,從只是「父女」轉化成更是「道友」(父親說是「靈魂伴侶」)。我也真正在父親循循教誨多年後,終於明白,「修」是一切的答案,並且漸漸開始從「做到」中獲得快樂與自由。

  真心願所有遇到這個書的朋友,能從中獲得啟發,而找到生命難題的鑰匙。慢慢一起發現,人生沒有想像的容易,但也不是想像中的無解。

內容連載

[第一部跨世代找答案]

第1章∥年輕人想獨立:兩代攜手,找到工作的意義、金錢的價值、未來的理想……

● 找工作

金質靈Q:

我身邊有朋友問過我:人為什麼要工作?很多年輕人沒有工作的動力,也覺得沒有工作的必要,工作對您的意義是什麼?

金惟純A:

談到找工作,我們先還原一下時代背景。在我成長的年代,九年義務教育尚未實施,所以有一部分人小學必要就去當學徒了,能一路念到大學畢業的,不到二○%。所以等我大學畢業當完兵、準備就業時,大部分與我同齡的人已經工作五、六年了。簡單講,當時的社會,認為人從青少年開始,工作就是本分,讀書則是特權,是因為你還在讀書,所以才暫時免除工作的。

所以,大學畢業才開始找工作,已經是特權分子了,還有什麼好說的?

對找工作這件事會不會惶恐?當然會。找工作容不容易?要找到理想的工作,當然不容易。那這問題如何解決呢,沒有「如何」的問題,「必須」!

在當時的社會,不讀書又不工作,根本就不是選項。否則不僅你出門抬不起頭,連父母出門都抬不起頭。讓父母抬不起頭的事,我們是做不出來的。不管薪水再怎麼低,工作再怎麼看不上眼,先做再說。一切就是這麼簡單。

第2章∥社會轉速愈來愈快,聲音愈來愈多:關於世代差距和社會變遷,上、下一代有話說……

● 「張著嘴向外」的世代

金質靈Q:

我們正在歷經的是個「張著嘴向外」的世代。藉著社群網站的普遍,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小舞台可以當自己的導演和演說家。許多人利用這個平台創造名聲與利潤,也有人利用它更大膽大聲的呼嘯自己的看法。這個社會突然多了好多的聲音和想法,有些人因此空虛,上癮和焦慮。我必須說我有時也會受到這樣的新溝通型態影響情緒,所以除非必要,我大部分的時間是不用社群網站的,好讓自己不必接收過多訊息資訊干擾,保持平衡的生活。這也是您不用社群交流平台的原因嗎?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是無法避免不使用這些平台的,對於善用平台和不受其情緒干擾有什麼建議?

金惟純A:

關於「批評」這件事,我應該算是專家了,大半輩子都以此維生。

在我年輕的時代,媒體是撼動威權體制的重要力量,我也自詡客觀公正,自認為有貢獻。直到中年以後,才看到自己因為造了太多「口業」,弄到自己貢高我慢,心神不定,很容易看事情不順眼、出口傷人而不自知。這樣的我,自己不快樂,週遭的人也不舒服。

我就是因為批評上癮而焦慮度日的人,所以看到如今許多年輕人整天泡在網上看到人罵人,跟著起鬨,我很知道這對他們生命的負面影響。大量且匿名的網路平台,是一個巨大的負面能量加速場,年輕人置身其間,自己受了害、造了業,卻還渾然不知。

網路世界是一個能量極大、業力也極大的地方,除非是定力超強、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,一般人等閒是受不住的。有覺知的年輕人,一定要設法在線下修煉自己,在線上提高警覺,並且集結志同道合的夥伴,一起來抵抗網路的負面影響,想辦法利用它來做對自己和彼此有幫助的事。

這個功課不容易做,但是沒辦法,非做不可!因為不做就完了。

第3章∥我要不要結婚:關於經營感情、進入婚姻,上一代有經歷,下一代有課題……

● 家庭、事業,能兼顧?

金質靈Q:

您認為經濟狀況不是影響是否生育孩子的關鍵,那三十歲以前是大部份人在事業上打基礎的重要階段,如果此刻生了小孩,必然要為他的成長負全責,時間拮据的情況下要如何兼顧事業與生養孩子,您覺得呢?

金惟純A:

如果依妳的邏輯來分析,三十歲以前,應該要先以事業為重,生小孩不太合適,所以設定三十歲以後再生。我覺得這個想法意義不大。第一個,我同意拚事業跟生孩子多少有些是互相影響、有衝突,但事業可能很成功,也可能不那麼成功。如果妳事業拚個三、五年還是不成功,那生小孩不就更不可能了?若是妳到三十幾歲時,事業已經小有成就,那一定會比現在更忙碌,要忙到什麼時候才生小孩?等到妳事業有成、游刃有餘,應該會到四十歲以後,那可能不容易生了。

對於「當母親能不能兼顧事業」這件事,我認為:「為人母」的角色,堪稱人生中最大的修煉,從中練好能力、練出經驗,在事業上絕對用得著,在帶領部屬、時間管理上都好用。

我的建議是:幾歲生小孩並沒有標準答案。人生並不是那麼呆板,也不能用計算得出結果。這都是想法、都是感覺,沒有實際意義。人生要去經歷,要下定決心才會做到。如果妳想一面工作一面養小孩,只要下決心,以後可以生,現在也可以生。

第4章∥要怎麼身心安定?:兩代一起向內探索,回答人生「怎麼活」……

● 活得「真實」

金質靈Q:

記得在我很幼小的時候您就有教育過我要活的表裡合一,說真的當年我不太懂得您在說什麼,但是一直把您的話放在心上。這幾年我們父女倆開始真正在「真實」這件事情上有所覺知並且努力實踐。我開始拿掉面具,並且對自己的所有念頭的尋找根源,仔細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,才發現自己之前活得如此慣性與不真實。相信在這條路上我只是剛開始,但我生平第一次感受到踏實與自在。我很感恩這幾年您帶著我這麼做。

金惟純A:

我看到最近的妳活得比較真實,我非常開心。

比起以前,妳現在更願意敞開心門、承認自己遇到問題、將問題拿出來談,也願意傾聽別人的意見。敞開、承認、傾聽,會讓你活得更像自己,更自在。

我本來覺得自己活得滿真實,滿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,後來才看到自己覺察得還不夠深,對自己內在很多缺點、軟弱還是不接受,還是戴著面具過日子。

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真實的,長大後環境變複雜,面對各種人事物,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,覺得真實的自己沒那麼好用;為了自我保護,或是讓別人接受,開始作假,戴面具、穿盔甲去行走江湖,求得認同。一路以來。因為作假消耗了生命能量,活得很累。變得很不喜歡自己。這都是不夠真的害處。

往真實的路回歸是人生修練的過程。你要有足夠的智慧,省察所做的事是不是真正內心所想要,外在與內在全然一致?如果你還不夠真,要勇於承認、勇於改變,慢慢回到真實的自我。

要「往真實的路走」,就像你所說的,會感到越來越踏實、自在。這是很寶貴的獎賞。很感謝妳願意陪我一起走上這條路,父女關係能有這樣的緣分,真的很難得。

[第二部活出好樣子]

第5章∥人生的功課

●學「跟隨」!

前陣子聽到一則動人的故事,深有感悟,願在此分享。

故事很簡單:一位在某領域甚受敬重的領袖人物,在公益團體做義工,當天幹的是粗活,又碰到下雨天,弄得滿身泥濘。收工前大夥來到清洗處所,有一位夥伴拿著水管、不發一語,蹲下來沖洗他的雨鞋。他當時腦中閃過一念頭:「我,幫別人洗鞋,不可能!」這念頭停留了三秒鐘,第四秒鐘他發現自己居然也蹲了下來,為別人洗雨鞋。

這位夥伴分享的故事,清楚的說明了人的生命是如何突破的。他在自己的事業環境中,別說替人洗鞋,連和大夥捲起袖子幹活的機會都沒有。因此,當「洗鞋事件」突然發生時,他錯愕中慣性的想法,就是「不可能」。但他是有覺知的人,三秒鐘後,放下想法,跟著別人一起做,生命在第四秒突破了,那個「不可能」的老我消失了,充滿驚喜的新我誕生了。

我在這故事裡,看到生命的限制是「想」,生命的突破是無想的「做」。但尤其令我震撼的,是其中展現出的「跟隨」的力量。

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從不跟隨的人。從小母親教我做家事,她做完一遍給我看,叫我跟著做一次,我小腦袋裡就有想法,偏偏要用自己認為的方式做,屢屢挨打、挨罵也不改。其後在學校裡、在玩伴裡、在職場裡、在婚姻裡、尤其在自己創辦的事業裡,我永遠搞自己的一套,覺得任何事「做得跟別人一樣」,簡直就是奇恥大辱。

對於自己這種特性,我自認為是一種個人風格,是創造力的展現。雖然有時為此付出不小的代價,但也常常贏得掌聲,加加減減,還覺得頗為自豪,至少活出了自己的樣子,算是特立獨行罷。

我看不到的是:無論自己如何發明創造,其實最終還是走不出「自己的一套」,弄來弄去,不過就是那幾套。我當然也並非不懂得吸收別人的優點,問題是,仍然是用自己的認為去吸收,不肯老老實實的先做到跟別人一樣。過去的我,看不到這種習慣背後的傲慢,更看不到它已對自己人生造成極大限制。

直到幾年前,透過學習打開了覺知,才看到有些人活得比我廣寬這麼多,做到這麼多我做不到的。原來,他們之所以如此,只不過因為他們謙虛,他們老實,他們願意「跟隨」。每一次放下自己,做到跟別人一樣時,他們的生命就突破了,就把別人的優點完完整整的複製了。能跟多少人一樣,就吸收了多少人的優點,生命就在這過程中不斷擴大。至於創造力,是在做到跟別人一樣好以後才開始的,是在做到跟很多人一樣以後,自然會發生的。

有悟及此,才明白什麼叫作聰明反被聰明誤,才開始學老實,學老老實實的跟隨,在跟隨中突破自己的限制,才享受到生命突破的喜悅,就像前面故事所說的那樣。

第6章∥職場的修煉、企業的王道

● 爛上司!

有人問我:碰到爛上司該怎麼辦?我這方面經驗不多,搞不好自己過去就是爛上司,但仍試著回覆。

首先,一定要先確認上司是真的爛、普通爛、還是超級爛?不妨試著做點民調,極可能有過半數人對自己的上司不滿。請參考以下五項上司評量表:能力差、私心重、愛弄權、脾氣壞、剛愎自用。如果你的上司五項僅占其一,其實不算真的爛,不需要太介意;五項占兩項以下,只能算普通爛,實在不值得小題大作;占到三項以上,才算超級爛。恭喜你,天將降大任於斯人,機會來了!

依我的看法,領導與被領導是一體兩面,凡好的領導人,必要時也會成為好的被領導者,反之亦然。學習「被領導」要看機緣,遇到好樣子的上司,要會「跟」;遇到不怎樣的上司,要能「修」。這兩樣功夫都學會了,日後好幹部、壞幹部都能帶,才算是全能領導人。但遇上好領導會跟的,不乏其人;遇上壞領導能修的,就難能可貴了。所以才要恭喜,超級爛上司不是每天都碰得到的,一定要珍惜。

我這樣說,是有經驗基礎的。不僅我自己,還聽過許多有成就的人,他們學到最多的,不僅是從恩師、貴人,尤其從爛上司處,學到的最多。經典上把這樣的人,叫作「逆行菩薩」,當逆行菩薩身為上司時,當然更有能力製造逆境。而這些有成就的人,都從逆境中學到不受影響、仍然突破逆境、完成目標、甚至於反過來為環境帶來好的影響。凡是這樣做到的人,最後都會感謝他們曾經遇到過的逆行菩薩。

具體來說,如果爛上司能力差,當然你就藉機鍛鍊自己的能力;他私心重,你就練氣度;他脾氣壞,你就修忍辱;他愛弄權,你就修直道;他剛愎自用,你就學補位……如果得到修煉的好處,說不定還巴不得上司更爛一點,可以多修一點。當然,最高境界是:不僅自己修好了,還能把上司也感化了。職位高低並非絕對,誰領導誰,還不一定呢。

如果這些該做的,你都做了,用心了、盡力了,形勢仍然無法改變,最後只好「亂邦不居」,至少也無憾,還學到了功夫。

「爛上司」這一課,價值連城。因為每個人的一生,都有太多機會,遇到逆行菩薩坐鎮關鍵位置上,卡住你,讓你進退兩難。這一課,早修早了,再遇上,就無懼也無怨,甚至還可說上一句:歡迎光臨!

第7章∥這一代vs.下一代

● 晚熟世代

在網路上讀到一些討論,說「三十而立」已經過時,年輕人三十五歲能立,就不錯了。

這些討論的確反映出當今普遍的現象。如果把「立」廣義解釋,如今年輕人的主要人生階段,包括完成學業、就業、結婚、生子……的年齡,都不斷推遲中,而且越來越遲。

這種現象,無以名之,不妨暫時叫它「晚熟世代」罷。「晚熟」到底好不好,可能大家各有見解。但從人的生理角度看,體能和活動力的顛峰,在二十歲前就達成,此後只能走下坡。因此「晚熟」像是花季已近尾聲才綻放,似乎有些違反大自然。

其實孔老夫子所說的「三十而立」,指的不是世俗事務,而是生命狀態。意思是說,他在三十歲時,人生價值已透過實踐而篤定、堅實。有此基礎,才有其後的四十不惑、五十知天命、六十耳順、七十從心所欲。換言之,若三十歲而仍不能立,可能此生不見得有機會「從心所欲」了。

孔老夫子為什麼三十而能立呢?他前面還有一句「吾十有五而志於學」。意思是,他十五歲就已「立志」,人生方向清楚,人生動力強大,知道自己每天該做什麼。這就是說,「少年養志」的功夫,他十五歲前已經完成。

孔老夫子靠什麼「養志」呢?他另一句話透露了玄機:「吾少也賤,故多能鄙事。」因為家貧,從小就得承擔生計,什麼事都要做,在做中吃過苦,遇過難,因此「多能」,才無懼而自信,這是「立志」的基礎。由此可見,立志不是拍腦袋可以想出來的,是在逆境中淬煉出來的。

生命在逆境中綻放,是古今不移的大自然定律。曾有園藝達人教我,若花在花季不開花,就停止澆水試試看;若還不開,就用利器在樹皮上劃幾下試試看……我問他為什麼?他說,生命在受到挑戰或威脅時,就會加速綻放。誠哉斯言,植物如此,人又何嘗不如此。

回到生命本質處,「而立」不是薪水多少K的問題,不是買不買得起房子的問題,而是有沒有決心和能力為自己人生負責的問題,包括活出有意義的人生、包括在生活上能夠自理、也包括在生存層次上面對苦難而無懼。

日本大頭腦大前研一前陣子出書談教育,說他對自己的孩子的教育,只重視三個字:生存力!所說的就是「而立」這件事。

無可諱言,如今台灣的環境,正在大量製造「晚熟世代」中,責任並不完全在年輕人,父母更該深切反省。但無論如何,若年輕人跟著流行走,如此輕易就把自己的「而立」推遲五年,在我看來,未免少了點志氣。



站長特別推薦相關文章!!

[限量]格林童話劇場DVD (全41集/4片裝) Grimm’s Fairy Tales-如何購買

[特賣]半場無戰事-老闆哭了

[今日]ARTEX 鍾愛鋼珠筆-Victor/亮銀-開箱心得

[熱賣]Platinum白金牌#3776 鋼筆 酒紅-使用心得

[獨家]中鋼師級、員級(土木施工學概要)密集班單科DVD函授課程-敗家有理



熱門:
新國民女神王智 北體校花 50歲美魔女 大福彩 金馬獎 超讚雙馬尾日


點進圖片有更多詳細的介紹!!
本站資訊僅供參考比較!
網站內容圖檔來源取材來自商家發表或轉載擷錄,
圖文為原權利人所有,
如有侵權問題請來信通報,將立即刪除,謝謝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o20130101 的頭像
    bo20130101

    文學,人文,電子書,健康,休閒,親子,商業,學習,雜誌,文具,影音,DVD,辦公用品,比較,價格,哪裡買?哪裡賣?

    bo20130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